English

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影响

1999-06-11 来源:光明日报 崔新建 我有话说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且开创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五四运动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为标志,开创了现代中国哲学的新格局。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哲学的发展主要是“中西”之争:西方哲学潮水般地涌入和中国传统哲学艰难地抵抗与节节退让。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不仅使中国人对“中西”之争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开阔了眼界,从而基本上确立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足鼎立的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以批判儒教为标志,提出了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新使命:建构现代中国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重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体系。五四以前,除了少数顽固派坚持“中学”优于“西学”之外,大多数有识之士从现实出发,并不讳言“中学”的弱点和“西学”的长处。但他们基本上是属于“补天”派,即对“西学”的吸收和对“中学”的革新,都是为了修补、维护传统的文化和哲学。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儒教的批判和西学的大量引进,意味着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崩溃:“中西”之争主要不是“东西”之争,而是“新旧”之争;重建现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中国哲学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新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既不是对原有的哲学实行“改头换面”的改造,也不是照搬外来的现成的哲学体系,而是立足于现代中国社会实际,在借鉴中外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固然离不开对以往哲学理论的继承、批判与反思,更离不开对现代中国社会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炼。因此,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总是贯穿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主题和线索:一是对中国现代化(首先是救亡图存)历程的反思和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哲学理论的支持。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论争和对于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与教训的理论反思,不仅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始终,而且一直是现代中国哲学的核心主题。可以说,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就是现代中国人探索和追求现代化历程的一个缩影。二是实现中国哲学的振兴,创建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如果说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在内容上是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那么在形式上则是要完成中国哲学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换,建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无可否认,中国古典哲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它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三是实现中西哲学的融合,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西方哲学的持续引进和冲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它们的存在,已成为现代中国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直接移植和照搬过来,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事实上,如何实现中西哲学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结合,始终是摆在现代中国哲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三个主题在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中是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的。其中,现代化的主题是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西哲学的融合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最根本的关键是看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哲学理论上的支持,能否使中国人拥有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哲学家们在具体的观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但似乎谁也无法回避、忽视这三个基本主题。可以说,对这三个问题的强烈关注和不懈思索,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共同的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